close
bob_hoskins2.jpg


英國名導史蒂芬佛瑞爾斯(Stephen Frears)的《女王陛下》(The Queen)在甫落幕的威尼斯影展上抱走了最佳女主角與最佳劇本,而他去年的作品《裸體舞台》(Mrs Henderson Presents)等待多時終於在台灣上映。掛頭牌的女主角則是永遠的「女王」茱蒂丹契,但是台灣觀眾似乎對這部「裸體」電影不太捧場,也許台灣的觀眾多以為裸體的是茱蒂丹契本人而興趣缺缺,但是丹契女王還需要脫衣服才可以征服觀眾嗎!? 《裸體舞台》是改編1930年代的真實事件,故事的主角蘿拉哈德遜夫人在丈夫去世之後一直找尋消磨時間的方式,最後她看上了倫敦蘇活區的「風車劇院」,想替自己的暮遲歲月找到出路,但問題是哈德遜夫人並沒有經營劇院的經驗,所以她找來一位管理者-范丹先生,兩位老人家唇槍舌戰的「溝通」,企圖為劇院找到生存的模式,甚至他們更開創了的「活體畫」歌舞劇(至於裸露的程度還是請影迷進戲院瞧瞧吧!),而他們的創意在二次大戰期間更引來一場喧然大波……。


 舞台的人生總有拍不完的故事,卓別林的《舞台春秋》是戲子對舞台的堅持;麥克道格拉斯主演的《歌舞線上》則是人生的競爭;巴茲魯曼的《紅磨坊》則是華美的愛情故事;勞勃馬歇爾的《芝加哥》則是女人的角力,史蒂芬佛瑞爾斯的舞台又會帶給觀眾怎樣的風貌?史蒂芬佛瑞爾斯過去的《危險關係》、《美麗壞東西》把小人物放進了時代的舞台上,反映當時的現實的不堪,《裸體舞台》透過哈德遜夫人經營的「風車劇院」側寫大時代起落,由小人物的故事牽引出大戰期間無奈的人生。 無疑的,茱蒂丹契與鮑伯霍金斯是這部戲的兩大台柱,兩人的交鋒把劇場擁有者與管理者那種角力,描繪地既幽默又深具力道,而片中哈德遜夫人與法官對於藝術與色情的討論,現在看來仍舊諷刺性十足,因為過了70年之後,我們的社會還是在替藝術與情色的尺度而爭論不休。 

 英國配樂大師喬治芬頓為影片譜寫的樂曲,串聯起精采的歌舞片段,而美不勝收的服裝與舞台設計,都替影片增添娛樂效果十足。特別是以「流行偶像」(Pop Idol)的節目而紅遍英倫的同志歌手威爾楊(他本人可是第一次躍上大銀幕,就被扒光了呢!),為影片獻上多首歌曲可說是替電影加分不少。然而《裸體舞台》最可觀的還是茱蒂丹契的演技,她的可愛、哀傷、幽默、氣勢刻劃在她尊貴的臉龐上,總是那樣令人難忘,儘管她穿得最多仍舊技壓全場。片末哈德遜夫人娓娓道出她經營劇院以及推出「活體畫」歌舞劇的原因,透過茱蒂丹契滿載著情感的唸白,導演在那一刻不僅昇華了本片的層次,讓電影從人性的舞台跨入了宏觀的時代思維,也豐富了電影的提旨與文本,讓人低迴不已! 

 《裸體舞台》是不是偉大的歌舞片?我必須誠實地說不是,因為它沒有好萊塢歌舞片那樣炫麗又工整地技法,但沒有完美的歌舞場面卻無損它的傑出。這部電影不僅教育了我們對身體的尊重與自覺,它更勾勒出人與人性的微妙的情感,那種濃厚的人情世故,都是好萊塢電影的歌舞片所欠缺的。一部好看的歌舞片,除了歌舞場面之外,故事不是也挺重要的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mmyliu6523 的頭像
    tommyliu6523

    電影信徒的散場筆記.....

    tommyliu65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