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33.jpg

韓國電影的躍進已經不用贅言,正當亞洲的日本香港台灣創作力銳減時,韓國電影卻在政府與企業的帶動下創造了屬於他們的「新浪潮」,儘管其中電影的水準好壞不一,但是韓國電影卻能在商業與藝術電影間開發出自己的風格的確讓人刮目相看。不管是商業價值的《我的野蠻女友》、《鬼魅》或者你可以看到像是藝術性十分濃厚的導演風格,如金基德《春去春又來》、《空屋情人》; 朴贊郁《原罪犯》、《選擇》,然而韓國電影另一個令人佩服之處就是他們自歷史事件中取材卻能製造戲劇張力的功力,無論是以南北韓分隔為背景的《共同警戒區》、《太極旗生死兄弟》、《實尾島風雲》,或者是充滿懷舊風情的《總統的理髮師》、《殺人回憶》等等,而去年年底自韓國上映以來便造成風潮的《王的男人》更是韓國電影的新勝利。  改編自音樂劇《爾》的《王的男人》,是根據韓國暴君燕山君日記中紀錄了戲子的一段文字所延伸的故事,2000年的舞台劇版本就受到韓國觀眾的歡迎,現在的電影版更造成了一股文化現象。然而這個五百年前的故事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 《王的男人》描述了以張生與孔吉為首的戲子,陰錯陽差到宮廷表演而受到君王燕山賞賜,其中俊美的孔吉更受到燕山君的愛慕,而在宮廷中掀起了一陣波瀾……

 在舞台劇的結構中《王的男人》透過劇情不同的層次對比:君王/平民、權力/性角力、男人/女人、同性戀/異性戀,在極端華麗影像裡,幽微的裝點出人性的悲涼。燕山君的暴力性格與扭曲的心態並不是這部電影的題旨,反而是故事裡的人物每一個角色,都無法擺脫燕山君的操弄,那種人性的微小與悲哀,讓《王的男人》在插科打諢的橋段中變成了一齣出色的諷刺劇。

 《王的男人》沒有太複雜手法,宛如舞台劇一幕幕的把角色立體化,增加了故事的厚度,讓這部游走在虛實的電影有了更精采的樣貌。唯一的缺憾,應該就是導演的野心太大,反而讓劇情過於膨脹,以及過於遵循舞台劇的架構減弱了電影感,但卻也無損《王的男人》的可看性。 從《大長金》到《王的男人》,韓國電影的作者再次成功的把文化融入了影像中,讓《王的男人》變成了一扇窗口展現了屬於韓國的文化(儘管其中有濃濃的中國味),把枯燥的歷史故事變成饒富娛樂性的作品,這樣的創作力不算特別但是卻提供國際舞台認識韓國的新契機,這也是台灣電影最需要學習的地方。當然《王的男人》另一個成功之處就是挖掘了陰柔又俊美的李準基,讓人想起了《霸王別姬》裡的張國榮,他的氣質與哀怨讓《王的男人》加了不少分,但是《王的男人》絕對不只是「同志電影」那麼簡單,可別小看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mmyliu65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