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認為朗霍華(Ron Howard)是為一位出色的導演,特別是他以平庸的《美麗境界》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之後,更讓我對他的作品有一種排斥感(誰叫他那年打敗了大師勞勃阿特曼的經典之作《謎霧莊園》)。平心而論,朗霍華的作品並不會太差,但其作品總是太過大美國主義、濫情,也不見深刻的人性刻劃,更缺乏觀點與深度。在他眾多導演作品中,足以打動我的大概就只有1995年的《阿波羅13》。1995年的《阿波羅13》重現了當年「阿波羅13」登月任務失敗所經歷的考驗與關卡,傳達出美國社群合作的力量。我們可以在朗霍華的作品裡看到他對美國人堅毅的性格,如過去作品《浴火赤子情》、《遠離家園》、《最後一擊》、《美麗境界》裡的主人翁都有一份堅持,對這位自小在好萊塢長大的導演來說,保有美國人的樂觀與英雄主義似乎成為了一種價值。其實,保有這樣的價值並沒有錯,但朗霍華電影比較重要的問題在於太過匠氣、工整,缺乏神采與人性的描繪,所以在進電影院之前,我對《請問總統先生》沒有太多的期待。但是在經過兩個小時之後,我驚訝的看到一部分很不朗霍華的作品……。

tommyliu65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5、4、3、2、1…,新年快樂!再過幾個小時2009年即將到來,回顧今年的部落格寫作實在感到慚愧,今年看了一百多部電影才寫了七、八篇文章(其實有寫文章寫的太爛了..覺得沒臉見人,就不貼上來了;不然就是寫了開頭就放棄了!),就連台北電影節、金馬影展都沒有留下觀影筆記,今年我到底在忙什麼呢?總之該打屁股,明年一定要好好加油(好像每年都這樣說)!儘管沒有寫長篇的文章,那麼就把之前的觀影筆記整理一下,來回顧今年我在電影院的日子吧!以下近四十部作品是我今年看過最喜歡的院線電影,現在就讓我倒數回去!電影熊在這裡向大家保證明年我一定振作起來,每個月至少都要寫一篇,不然就會再胖十公斤(這夠毒了吧!)!!在此祝各位朋友、影迷、影癡不會被裁員,保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加油!新年快樂!!

tommyliu65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於《幼獅文藝》10月號,請勿轉載!
    二十七歲的法國新銳導演瑟琳席安瑪Céline Sciamma以女性成長電影《愛上壞女孩Water Lilies開啟了她的電影之路,首部作品便入圍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雖然不是正式競賽單元,但對一位初入影壇的創作者來說能夠站上坎城影展的大舞台絕對是種肯定。《愛上壞女孩》沒有男性成長電影的青春鄉愁,導演瑟琳席安瑪以女性創作者特有的細膩觸覺描繪了三個女孩之間曖昧情愫,還有屬於女孩間特有的親密與角力以及成長的自我探索,在短短80分鐘的篇幅裡紀錄騷動的青春,無可避免的掙扎與晃動,就如同你我的曾經一樣…。

tommyliu65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如果你能像我一樣「努力」地撐完四個小時(這樣說不是對導演不敬,只怪自己的體力不濟),你會發現《波多西行旅》(Potosi, The Journey)是影史上最美麗且動人的紀錄片之一,這部片的美麗不僅在於這個城市的風情下的背後故事,故事裡記錄著文化帝國主義的壓榨以及美麗的山嵐之愛;也在於導演隆‧哈維里歐(Ron Havilio)以感性的口白訴說著歷史的不堪、記憶的殘缺以及他的的曾經,四個小時的影像捕捉了波多西變遷的軌跡,也紀錄了導演生命的過往,在30年前黑白照片與當下鏡頭的對照下,《波多西行旅》不僅是一座城市的素描,也是關於旅行與時間的日記,在日記裡滿載著導演深層的人文思索、私密的情感,民族的漂泊,你還可以看到哈維里歐的家庭旅行,以導演與女兒跨世代對話…。

tommyliu65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高興又有一部台灣電影《九降風》(Winds of September)受到網友以及影迷的討論(只可惜它的票房沒有被影迷「催」出來),它所造成的話題與多年前的《藍色大門》不相上下,特別是片中的男演員們在片商的大力宣傳下,這幾位潛力新秀已經具有有偶像明星的架式!只是對我來說,《九降風》裡面的真正主角卻是幕後的推手-導演林書宇,因為這是屬於導演林書宇的故事,是他的青春紀實,也是他寫給青春的一首歌,而導演歌詞上填滿了青春的迷惘、騷動、背叛、狂野、軟弱、暴戾、愛情、友情…。然而在青春的故事之外,以影片為背景的「職棒簽賭」事件則拉出了一條歷史的軌跡,隨著這條軌跡譜出時代的視野,《九降風》不同於《藍色大門》、《盛夏光年》等青春電影,它在青春的吶喊之外多了台灣社會的觀察,那份對青春的描繪令人聯想到楊德昌的經典《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有一種揮之不去的陰鬱與壓抑藏在電影的膠捲裡…。

tommyliu65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x_fjen0046740602.jpg 

 

tommyliu65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當同志電影越來越乏善可陳的當下,當販賣男體已經不再有號召力時,「同志題材」還有什麼樣的可能性?來自日本的導演犬童一心的彩虹下的幸福》(La Maison De Himiko,透過異性戀的眼鏡進入老人同志的生命黃昏,生活的片切中,挖掘出同志老人的生活的點滴,也觸碰了敏感的社會議題以及他們內心的孤獨與脆弱。在那間叫「卑呼彌之家」的老人安養院裡,正上演著華髮同志的生命故事……。



tommyliu65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此預告來自You Tube)

tommyliu65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08319日,英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病逝於他的第二個故鄉斯里蘭卡首都可倫坡,享年90歲。這位堪稱20世紀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寫過多部科幻鉅作,但終其一生最被大眾所知曉以及最常被提及的作品,便是1968年所出版的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而當年與小說同樣造成話題的同名電影,不僅是科幻電影的傑作之一,更是影史上擲地有聲的經典。與亞瑟克拉克合作編寫本片劇本的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以充滿形式主義的風格,替科幻電影開創新的電影語言,壯麗的影像、詩意的筆觸卻帶著賦予哲學上思考,將當時只是B級片的科幻電影推向嚴肅電影的層次,《2001:太空漫遊》的成績亦確立了庫柏力克在影史上的大師地位,而那一年他才39歲。

 

tommyliu65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
天堂邊緣》(The Edge of Heaven)幾個「命運交錯」的鏡頭出現時,很難不讓人想起已故的電影大師奇士勞斯基的作品,那幾個鏡頭暗示著命運、宿命的無奈與感傷,流露著導演法提阿金Fatih Akin)對無常的嘆息,這份來自創作者對生命的透視是《天堂邊緣》最引人入勝之處。但是真正把法提阿金推向大師之姿的,卻是來自於導演從自身文化觀察所編寫的劇本,身為土耳其裔的德國導演,法提阿金以「移民/出境/入境」為故事的主軸,透過三個家庭、六個角色,把人生際遇與世界的脈動巧妙的連結。導演收起前作《愛無止盡》(Head On)的狂暴,改以溫暖的筆觸,溢滿的敦厚替影片延伸出無窮的動人力量,儘管《天堂邊緣》帶著悲劇的色彩,卻有著無窮的希望…

tommyliu65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